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看法,朋友还怕多吗?
曾经遇到一个患者,他的治疗经历真是让人痛心不已。
患者一年前就已经确诊为直肠癌,医生明确建议他做手术,但是患者担心肿瘤位置低,手术无法保肛,于是辗转多处就医到处咨询。犹豫不决之际,有朋友就建议他吃中药,还现身说法,说他有邻居也是这种“癌症”,做了手术三个月不到人就死了,相反,有亲戚得了“癌症”,没做手术一直在吃中药,到现在已经五六年了,还活得好好的。
患者内心恐惧手术,又害怕手术切除肛门肚子上挂“粪袋”,于是,在朋友绘声绘色的鼓动下吃了一年中药。花了万多块钱不说,病情还丝毫不见好转,排便日见困难。来就诊的时候,肚子胀得像皮球,影像学提示肿瘤已经侵及邻近脏器无法切除,并且肝脏出现了多发转移,即使直肠肿瘤局部尚能切除,也失去了手术的意义。
一个尚有治疗希望的肠癌病例,因为听信他人之言走弯路,错失了手术时机耽搁了病情不说,最后还是无法逃脱肚子上“挂粪袋”的命运。所不同的是,如果一年前做手术,虽然“改道”的风险很大,但是尚有希望保肛,或者肚子上只是临时“改道”;但是一年后做手术,只能是苟延残喘,肿瘤无法切除不说,有生之年都要“挂粪袋”。
患者痛哭流涕,我也倍感惋惜。
医学是极其严肃、高深的学问,在医学问题上,三个臭皮匠顶不了一个诸葛亮,再多外行朋友的意见也抵不上一个内行医生的建议!
而且,即使是医生之间,也存在术业专攻的问题,内行之中还有专业、和不专业之分别。
在门诊还遇到一个患者,中年男性,也是一年前就诊断了直肠肛管(腺)癌,是那种有绝对手术切除肛门指征的病例。
但是,患者是些身份的成功商业人士,内心拒绝手术“改道”;加之,又有些人脉,认识很多各行各业的朋友,其中不乏一些是医疗人士,于是就多方咨询。
有医疗圈的朋友就说,既然你不想改道,那就做放、化疗吧,有少部分病例经过放、化疗后,可以出现肿瘤完全消退的情况,从而避免手术和改道的结局。
在可以不做手术就治愈肿瘤,可以不用改道就治好癌症的美丽愿景之下,病人把自己幻想成医生朋友口中的那少部分病例,确信自己就是那个彩票中大奖的幸运儿。
在接受了28次放疗和数周期同步化疗之后,肿瘤没有明显消退,经治医生说可能是放疗的剂量还不够,于是局部又追加了7次放疗。
35次放疗结束后,又进行了大约半年的化疗,病人的症状略有好转,但复查显示肿瘤依然存在,于是他又向其他医生朋友咨询。医生朋友又说,既然放疗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根治性剂量,化疗也已是足疗程,那就用免疫药物吧。
于是,他又自费数十万用了半年多的免疫药和化疗药。
当然,钱对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来说不是问题,只要能治病,花再多的钱都不是问题。但是,癌症的公平之处在于,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所有人在它面前都是平等的,钱权在它眼里一文不值,有钱买不回命,有权也换不来命。
当他来到我的门诊求助时,我检查后跟他说,你很有“能耐”,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得如此地复杂,走了一年多非常”奢侈”的弯路,本来是想不做手术就治病,保命又保肛,现在看来,不但病没治到,肛门依然保不住,而且“天花板”剂量的放疗和多疗程的化疗及免疫治疗,还给手术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困难和风险。
病人生病了到医院看病,医生根据现有技术和手段治病本来是非常单纯的事情,但是“成功人士”的惯性思维是他们觉得凭借自己在商业上的成功,在行政上的地位,可以集聚多方资源,复制在自身领域的成功,逆转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医学不幸,取得异于常人的疗效。
但是,他没有考虑的是,“朋友医生”、“熟人医生”的建议往往会受到众多“利益冲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在治疗建议上,会更多顾及当事人的想法和愿望,选择一种看似有效其实相对保守的策略。而不像一个素昧平生的医生,他反而更会从单纯的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出发,首先从治病的角度考虑,给出一个最适合病情疗效最好的建议。
有一个曾经参与给上级领导会诊的医师坦言,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专家们都非常地谨慎。因为病人是领导,是上级,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确保安全,降级风险,减少并发症,因此,给出的治疗建议都是相对保守、折中的治疗方案。虽然,在医学治疗上,风险和获益是并存的,激进的治疗方案往往意味着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激进的方案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更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不幸治疗失败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提建议的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并为此承担巨大的责任和后果。
无独有偶,有一个医生同仁在朋友圈发了一则消息说,他接触的一位胃癌患者是领导干部,病人在临终的时候,握着他的手说,“我死就死在认识的人太多了!”
世间万物看似纷繁复杂,其实有时非常简单。
看病治病要想避免少走弯路,只需要认准一个理,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亲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隔壁老王老张等等众人热心肠的建议只需要当成是一种关心,礼貌的回复一声“呵呵”即可,不必当真。
想听到专业人士专业的建议,你只需要问医生一句,“如果你是病人,你会怎么做?”
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看法,朋友还怕多吗?
曾经遇到一个患者,他的治疗经历真是让人痛心不已。
患者一年前就已经确诊为直肠癌,医生明确建议他做手术,但是患者担心肿瘤位置低,手术无法保肛,于是辗转多处就医到处咨询。犹豫不决之际,有朋友就建议他吃中药,还现身说法,说他有邻居也是这种“癌症”,做了手术三个月不到人就死了,相反,有亲戚得了“癌症”,没做手术一直在吃中药,到现在已经五六年了,还活得好好的。
患者内心恐惧手术,又害怕手术切除肛门肚子上挂“粪袋”,于是,在朋友绘声绘色的鼓动下吃了一年中药。花了万多块钱不说,病情还丝毫不见好转,排便日见困难。来就诊的时候,肚子胀得像皮球,影像学提示肿瘤已经侵及邻近脏器无法切除,并且肝脏出现了多发转移,即使直肠肿瘤局部尚能切除,也失去了手术的意义。
一个尚有治疗希望的肠癌病例,因为听信他人之言走弯路,错失了手术时机耽搁了病情不说,最后还是无法逃脱肚子上“挂粪袋”的命运。所不同的是,如果一年前做手术,虽然“改道”的风险很大,但是尚有希望保肛,或者肚子上只是临时“改道”;但是一年后做手术,只能是苟延残喘,肿瘤无法切除不说,有生之年都要“挂粪袋”。
患者痛哭流涕,我也倍感惋惜。
医学是极其严肃、高深的学问,在医学问题上,三个臭皮匠顶不了一个诸葛亮,再多外行朋友的意见也抵不上一个内行医生的建议!
而且,即使是医生之间,也存在术业专攻的问题,内行之中还有专业、和不专业之分别。
在门诊还遇到一个患者,中年男性,也是一年前就诊断了直肠肛管(腺)癌,是那种有绝对手术切除肛门指征的病例。
但是,患者是些身份的成功商业人士,内心拒绝手术“改道”;加之,又有些人脉,认识很多各行各业的朋友,其中不乏一些是医疗人士,于是就多方咨询。
有医疗圈的朋友就说,既然你不想改道,那就做放、化疗吧,有少部分病例经过放、化疗后,可以出现肿瘤完全消退的情况,从而避免手术和改道的结局。
在可以不做手术就治愈肿瘤,可以不用改道就治好癌症的美丽愿景之下,病人把自己幻想成医生朋友口中的那少部分病例,确信自己就是那个彩票中大奖的幸运儿。
在接受了28次放疗和数周期同步化疗之后,肿瘤没有明显消退,经治医生说可能是放疗的剂量还不够,于是局部又追加了7次放疗。
35次放疗结束后,又进行了大约半年的化疗,病人的症状略有好转,但复查显示肿瘤依然存在,于是他又向其他医生朋友咨询。医生朋友又说,既然放疗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根治性剂量,化疗也已是足疗程,那就用免疫药物吧。
于是,他又自费数十万用了半年多的免疫药和化疗药。
当然,钱对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来说不是问题,只要能治病,花再多的钱都不是问题。但是,癌症的公平之处在于,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所有人在它面前都是平等的,钱权在它眼里一文不值,有钱买不回命,有权也换不来命。
当他来到我的门诊求助时,我检查后跟他说,你很有“能耐”,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得如此地复杂,走了一年多非常”奢侈”的弯路,本来是想不做手术就治病,保命又保肛,现在看来,不但病没治到,肛门依然保不住,而且“天花板”剂量的放疗和多疗程的化疗及免疫治疗,还给手术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困难和风险。
病人生病了到医院看病,医生根据现有技术和手段治病本来是非常单纯的事情,但是“成功人士”的惯性思维是他们觉得凭借自己在商业上的成功,在行政上的地位,可以集聚多方资源,复制在自身领域的成功,逆转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医学不幸,取得异于常人的疗效。
但是,他没有考虑的是,“朋友医生”、“熟人医生”的建议往往会受到众多“利益冲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在治疗建议上,会更多顾及当事人的想法和愿望,选择一种看似有效其实相对保守的策略。而不像一个素昧平生的医生,他反而更会从单纯的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出发,首先从治病的角度考虑,给出一个最适合病情疗效最好的建议。
有一个曾经参与给上级领导会诊的医师坦言,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专家们都非常地谨慎。因为病人是领导,是上级,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确保安全,降级风险,减少并发症,因此,给出的治疗建议都是相对保守、折中的治疗方案。虽然,在医学治疗上,风险和获益是并存的,激进的治疗方案往往意味着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激进的方案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更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不幸治疗失败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提建议的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并为此承担巨大的责任和后果。
无独有偶,有一个医生同仁在朋友圈发了一则消息说,他接触的一位胃癌患者是领导干部,病人在临终的时候,握着他的手说,“我死就死在认识的人太多了!”
世间万物看似纷繁复杂,其实有时非常简单。
看病治病要想避免少走弯路,只需要认准一个理,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亲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隔壁老王老张等等众人热心肠的建议只需要当成是一种关心,礼貌的回复一声“呵呵”即可,不必当真。
想听到专业人士专业的建议,你只需要问医生一句,“如果你是病人,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