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7月13日,CCTV今日说法官方微博发文悼念央视著名主持人肖晓琳的离世。据称,肖晓琳因直肠癌转移,两周前在美国儿子家去世,终年55岁。肖晓琳生前曾主持过《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半边天》、《社会经纬》等多档央视节目,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她还是《今日说法》栏目的创办人之一。
GLOBOCAN 2012资料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253 427例,位于肺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之后,居第5位,死亡139 416例,同样居第5位,位于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之后。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是世界的0.83和0.88倍,是亚洲国家的1.03和1.02倍。
•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结直肠癌高发地区与低发地区人群在肠道菌群组成方面有很大差异,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可能病原菌主要包括具核梭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脆弱拟杆菌等。目前认为肠道病原菌可能通过菌群失衡、代谢活化作用、免疫炎症调节等途径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目前发现二甲双胍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发挥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肠道微生态可能是二甲双胍发挥结直肠癌预防作用的潜在靶点,值得进一步关注和临床验证。
➣ 年龄
• 年龄是结直肠癌明确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40岁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发病率在80岁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
➣ 家族史
• 结直肠癌是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恶性肿瘤。中国台湾地区的一项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结直肠腺瘤风险为对照组的2.33倍,高危腺瘤的风险为对照组的4.5倍,且发生腺瘤年龄提前,因此建议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提前至40岁行结肠镜筛查。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的无症状兄弟姐妹发生结直肠癌、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风险均显著增加。
➣ 炎症性肠病
• 炎症性肠病(IBD)是结直肠癌明确的危险因素。曾有研究认为约20%的IBD患者可在发病10年内发生结直肠癌,IBD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2~4倍。
•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发生率增加27%,结直肠癌死亡率也明显增加20%。
• 多数亚洲国家设定50岁为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我国50岁以上人群结直肠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建议以50岁作为筛查的起始年龄。对于75岁以上人群是否进行筛查尚有争议,结合我国实际,暂不推荐对75岁以上人群进行筛查。由于40%~50%的结直肠癌患者无报警症状,因此不建议根据有无报警症状而纳入或排除筛查对象。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情况,符合第1条和2~3条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1)年龄50~75岁,男女不限;(2)粪便潜血试验阳性;(3)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等癌前疾病。
• FOBT是结直肠癌无创筛查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方法为愈创木脂法和免疫化学法。
• 序贯法粪便潜血方案(three-tier fecal occult blood test):即在gFOBT阳性的基础上加做iFOBT,如仍为阳性则行结肠镜检查,我国大规模人群验证试验发现该方案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节约费用、降低结肠镜检查的工作量和患者的风险。
• 寻找外周血结直肠癌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对于提高受检者筛查依从性有重要意义目前septin9 DNA甲基化检测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批准(敏感度为74.8%,特异度为97.5%),可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检测。
➣ 其他无创筛查方法:
• 虚拟结肠镜检查、结肠胶囊内镜(CCE)等依赖先进设备的无创筛查方法国外报道较多,但由于费用等问题,在我国推广还有相当难度,患者因故无法接受其他结肠癌相关检查时可考虑。以多靶点粪便DNA检测(multitarget stool DNA testing)为代表的粪便检测在我国尚需进一步验证。而基于microRNA或代谢组学等新兴的无创筛查方法尚处研究阶段。
➣ 乙状结肠镜:
• 乙状结肠镜筛查可显著降低平均风险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但由于乙状结肠镜自身的局限性,其对近端结直肠癌发病率无明显降低作用。37.9%的结肠腺瘤和42.4%的结肠癌位于近端结肠,提示单纯乙状结肠镜检查会遗漏大量结肠病变。对需要进行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
➣ 结肠镜:
• 结肠镜下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根据患者年龄、FOBT检查结果、结直肠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筛选出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结肠镜筛查是较为可行的诊断策略。
• 隆起型早期结肠癌或癌前病变在普通白光内镜下较易识别,但扁平型病变不易被发现,检查时应仔细观察黏膜的细微变化(如局部色泽改变、局部呈结节状粗糙不平、轻微隆起或凹陷、毛细血管网中断或消失、黏膜质脆、易自发出血,肠壁僵硬、蠕动差或消失等)。
➣ 放大内镜:
• 放大结肠镜可将病灶放大100~150倍,能观察结直肠黏膜腺管开口,即隐窝的形态,可在不做黏膜活检的条件下判断病灶的组织学类型,对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对肿瘤的黏膜下侵犯程度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为病变能否进行内镜下治疗提供依据。
➣ 色素内镜:
• 通过在局部喷洒染色剂将病变范围及黏膜表面形态显示出来,然后再用放大内镜对结肠腺管开口的形态进行观察,可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常用染料包括靛胭脂、美蓝、甲酚紫。
➣ 电子染色内镜:
• 窄带成像技术(NBI)、智能分光染色技术(FICE)以及I-Scan等电子染色系统可通过对不同波长光的切换突出显示黏膜表面结构或微血管形态,清晰观察病变的边界和范围,获得与色素内镜类似的视觉效果。
研究提示与普通高清白光结肠镜比较,应用3种电子染色系统进行筛查并不能提高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但是,利用电子染色结合放大内镜对黏膜腺管开口及黏膜表面微血管网进行观察,可对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病理性质做出实时、准确的判断,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
• CLE可将细微黏膜结构放大1 000倍,达到"光学活检"的目的,一般用于可疑病灶后的精细观察。目前CLE对早期结肠癌或者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CLE还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尚不支持CLE在临床实践中常规使用。
➣ 自发荧光内镜(AFI):
• 可通过将活体组织的自发荧光转化为图像加以分析和诊断,主要根据不同色调区分肿瘤病变和正常黏膜。但其对设备要求比较高,而且早期的临床研究结论差异较大,目前并未在临床推广应用。
大部分早期结直肠癌可获得良好预后,5年生存率超过90%,但是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较低,明显低于欧美国家。因此,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是关键。
6.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2014年,北京)[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5, 32(6):341-360.
➣ 质子治疗
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进步。临床针对大肠癌的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外加放化疗同步进行的策略。随着对结直肠癌的认识、手术与药物的不断进步,使结直肠癌治疗方案不断更新。
临床试验证实,质子治疗可以将受到辐射的健康组织降至最少,对于胃肠癌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并且患者的耐受性更好。
➣ Caris肿瘤分子图谱会诊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第3大常见癌症,新发病例中40-50%已出现转移。所有结肠癌患者中50%-60%病人会出现转移,80%-90%病人出现不可切除肝转移。转移性疾病经常在区域性治疗后出现,肝脏是最常受累部位,20%-34%病人为同时肝转移。此外,研究还显示95%的复发发生在 5 年内。
对于那些想获得精准个体化治疗的患者来说,Caris分子图谱通过运用9种生物检测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检测670+项与药物相关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提供权威个体化、精准的肿瘤治疗方案。
➣ 分子图谱可以为患者做什么?
• 对于治疗方案有限,或已无治疗方案可选的患者,可通过分子图谱技术可获得潜在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案;
• 分子图谱治疗方案可提示在标准治疗方案之外,未曾被考虑的有效治疗方案;大通福克斯美国会诊中心(CMAA)是一家专注于为中国患者提供美国高端精准医疗咨询和服务的专业机构。自成立至今,已经为许许多多的中国患者提供了这样的服务,不仅让他们体会到了高端的,专业的服务,而且接受了精准的,个体化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通过中心提供的服务,很多病人获得了满意的,甚至是超越他们期望的治疗效果。
▌ 推荐阅读:
Caris生命科学公司——中国唯一代理机构CMAA
ProCure质子治疗中心
美国大通福克斯癌症中心